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原副司長近日以國際能源署(IEA)署長高級顧問的全新身份赴巴黎任職。該中心是IEA成立42年來首次在海外設立的合作中心。兩個標志性意義的事件表明,中國與IEA的合作,以及中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將進一步深化。
中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有何現實發展需要?
作為全球Z大的能源消費國,中國“少說多做”的傳統觀念已不適應當前的國際形勢,我們這些年遭遇的能源產品貿易壁壘、海外能源投資損失,乃至國際上的惡意揣度等都與這種落伍的觀念有很大關系。中國需要加強國際溝通,消除國際上的疑慮,需要參與國際能源產品貿易規則的制定和維護,否則必然會制約自身發展。
中國需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。目前看來,無論是國內的能源市場化改革、能源領域的第三方公平準入等,還是中國參與國際市場的能源投資和貿易合作等,總體方向是越來越開放的,這是大勢所趨。
在處理一些能源領域的國際事務時,中國也愈發需要主動作為,不要像光伏“雙反”那樣,等到遭遇不公正待遇時才被動應對,這種亡羊補牢式的做法,已經不符合我們能源大國的需要。在應對氣候變化、能源轉型和推動新能源發展上,中國目前已經在成為一個引領者,中國去年所有新能源的裝機增量是全球其它國家增量之和,中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無電人口的供電問題,這其實也是對世界的貢獻,要知道撒哈拉以南還有1/4的人口用不上電,而中國在非洲的那些能源投資,恰恰是響應了聯合國和IEA關于消除能源貧困的倡議。我們應該以更加開放、坦誠的心態參與到世界能源大家庭中來,在承擔更多責任的同時,獲得更多的機會。